在北京地区有这样一类古树,因其经济林树种的特殊身份,而未被纳入古树名木的保护范畴,但相关部门逐渐意识到,一些古老果树中的珍贵单株,兼具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。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发现,为保护利用好果树中的“活文物”,密云区园林绿化局为辖区内一株“栗树王”修建起指路牌和说明牌,并鉴定其树龄超过800年。这样古老的栗树在北京地区极为罕见,是人类与自然共存历程的珍贵见证。
秋风拂过山林中的方耳峪村,渲染出斑斓的景色,栗树、核桃树、梨树、山楂树随风摇曳、树冠相交、亭亭如盖。10月中旬,当地村民已完成栗果的采收,村中随处可见成堆的栗蓬。北青报记者穿过村民聚居区,山道逐渐收窄,在“栗树王”路牌的指引下,沿蜿蜒小径拾级而上,步行约20分钟来到一处山坡台地,一株体量庞大的栗树出现在眼前,这就是密云区的栗树之王。
相比周边其他古老果树,“栗树王”的主干明显更加粗壮,三个成年人难以将其合抱,灰褐色的树皮深裂粗糙,伴以隆起的树瘤尽显古老沧桑。其主干在高约2.5米处分枝,5根大枝托举起庞大的树冠,其中西侧大枝蜿蜒低垂,树叶抬手可及,10月中旬的栗树叶由绿色渐变为柠檬黄,在阳光的照射下耀眼夺目。
新设置的说明牌显示,“栗树王”高15.6米,冠幅22.4米×18.4米,胸围约6米。计算其胸径约1.9米,胸径即“树木根茎以上离地面1.3米处的主干带皮直径”。
北青报记者注意到,“栗树王”远离村民聚居区,位置偏僻隐蔽,上山路径多有岔道,游客很容易走错方向。而沿途设置专属路标后,能够引导游客轻松找到“栗树王”。
“为方便游客参观,提高栗树王的知名度,今年8月,密云区园林绿化局在村道旁立起指路牌和说明牌。”密云大城子镇林业站站长张印如介绍,他们希望在服务好游客的基础上,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和果品销售,而为照看好这棵密云区最古老的栗树,他们在保护措施上非常谨慎,都未敢安装护栏等设施,生怕伤到古树的根系。
即便已过采收季,但在“栗树王”的伞荫下仍可捡到颗粒玲珑、微泛油光的果实。那么“栗树王”的产量究竟如何?北青报记者找到当地村民王连春。“栗树王是我家自留树,我今年已经70岁,不敢再上树打栗子,但树王每年自然掉落的果实就可达上百斤。”王连春告诉北青报记者,“栗树王”果实的个头虽不大,但炒食味道非常不错,皮薄且果肉甜糯。
“栗树王”的说明牌显示,其树龄超过800年,是北京现存最大的板栗古树。参照《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》,凡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,但“栗树王”却并未纳入古树名木的保护体系。
据北青报记者了解,百岁以上的果树在京郊多有分布,考虑到其经济林树种的特殊因素,绝大多数古老果树未能悬挂市园林绿化局制发的古树铭牌。就栗树来讲,果农需要定期剪枝,从而实现立体结果,达到稳产、高产的目标,每年9月下旬板栗成熟,果农还要上树采摘果实,而攀树、折枝、摘果等行为恰恰与《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》中的规定相悖。但古老果树的文化价值并未被相关部门忽视 2023年9月1日,《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》发布,提出要深入挖掘花果蜜类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、古老果树等文化内涵。
那么“栗树王”800年的树龄是从何而来?据密云区园林绿化局工程师高娜介绍,为避免对树木造成损伤,他们在测算树龄的过程中,并未采用生长锥钻取树木的方法,而是依托北京农学院板栗科技创新团队开发的“中国栗属植物树龄回归分析法”开展鉴定。该团队收集有全国上千株古栗树的资源数据,建立起胸径与树龄间的数学回归模型,可便捷高效地估算出树龄。“根据胸径、胸围、生长势等数据综合估算,密云栗树王的树龄至少在800年。”高娜说。
板栗是古老的木本粮食,栗树还是优美的风景树,适合在山区、丘陵地带种植。我国集中产栗区有河北燕山山脉、山西镇安一带、山东鲁中沂蒙山区、湖北罗田和河南大别山一带。在北京的山区和半山区,栗树多有分布,其中不乏古树的身影。除了密云“栗树王”,在怀柔区也有一株“栗树王”,但两棵树王的形态却截然不同。
怀柔区的板栗种植历史悠久,在黄花城水长城旅游区,生长着多株老栗树,其中一棵被冠以“栗树王”。与密云“栗树王”的老当益壮、粗壮端直不同,这棵栗树在主干高约0.5米处裂为三瓣,三根大枝向周围生长,其中一枝蜿蜒垂地,形成低干矮冠的独特造型。
此外,在怀柔区九渡河村,还生长着一株栗树中的“无冕之王”。1993年出版的《北京市怀柔县地名志》记载,九渡河村狼窝沟的一株古栗树,干径1.9米,树龄约500年。推算其胸围可达590厘米,与密云“栗树王”不相上下。北青报记者走访看到,这棵栗树生长在僻静的山坡上,主干开裂成两瓣,难对其胸围展开测量,目测其地围的粗壮度与书中记载基本相符。遗憾的是,这株栗树最大一根主枝被截,削减了树高和树冠面积,但观其主干围度丝毫不逊于另外两棵树王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北京的地名中也不乏“栗”影,印证了栗树悠久的种植历史 丰台区的栗园村,明代成村,以种植栗树而得名,虽然现已无栗树,但地名保留至今;门头沟区的栗园庄,因村西古庙旁多栗树而得名;密云区的栗榛寨村,史料记载清代以前就是榛栗丛生。
在节能环保方面,图书馆采用技术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的碳足迹,包括使用模块化组件和合理化的结构网格以减少制造废料。图书馆屋顶上配备的气候控制系统,包括照明、声学控制和雨水回收等技术,更是让陪审团眼前一亮。
激烈的足球、丰富的美食、精彩的歌舞、璀璨的烟花……在“村超”发源地、黔东南州榕江县,自9月28日第一届“一带一路”暨贵州-粤港澳大湾区“村超”足球友谊赛揭幕日的两场比赛正式打响以来,10月1日至6日还陆续上演了19场相关比赛。
岁月流转,山林无恙,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,从一片林到另一片林,祖孙三代人接续守护着绿水青山,“只此青绿”已成为全家的信仰。
她们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默默守护着这“方寸之地”,为客货车平安出行提供优质的通信通道保障,是列车安全出行的“幕后英雄”。
一走进重庆市武隆区的天生三桥景区,大小不等的天坑里、崖壁上,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随处可见。